中子星创科产业资讯(2022.10.14)
每日产业资讯
Industry News
国产“新材料之王”问世币圈风险!我国自主研发大丝束碳纤维投产
中国石化近日宣布,我国首个万吨级48K大丝束碳纤维工程第一套国产线在中国石化上海石化碳纤维产业基地投料开车并生产出合格产品,这标志中国石化大丝束碳纤维从关键技术突破、工业试生产、产业化成功走向规模化和关键装备本土化币圈风险。
该产线计划于2024年全部建成投产,届时共达到2.4万吨/年原丝、 1.2万吨/年大丝束碳纤维产能币圈风险。
中国石化表示,48K大丝束最大优势在于,相同生产条件下,可大幅度提高碳纤维单线产能和质量性能,并降低生产成本,以打破碳纤维高昂价格带来的应用局限币圈风险。
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高于90%的无机纤维,有着轻质高强的力学性能,具备耐高温、耐腐蚀、 导电导热性好等多重优势,被看作“新材料之王”,也有着“黑金”的美誉——也正是因此,有人也将48K大丝束碳纤维喻为“48K黑金”币圈风险。
如今,碳纤维的应用市场已逐步开拓至航空航天、风电、汽车、氢能、建筑、电子电气等领域,从多家A公司近半个多月以来披露的调研纪要来看,碳纤维在应用及产品方面不断迎来突破币圈风险。
央行发文力推数字货币币圈风险,试点交易额已突破1000亿
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表示,支持在财政、税收、政务等对公领域发挥数字人民币优势,为政府数字化和智能化治理提供先进的支付服务币圈风险。实现数字人民币体系与传统电子支付工具的互联互通,让消费者可以“一码通扫”。
数字人民币作为央行货币支付体系的重大创新和升级,一个突出方面就是可编程性,通过加载智能合约实现定制化支付币圈风险。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已在消费红包、政府补贴、零售营销、预付资金管理等领域成功应用。
据央行介绍,数字人民币在批发零售、餐饮文旅、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等领域已形成一大批涵盖线上线下、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模式币圈风险。截至2022年8月31日,15个省(市)的试点地区累计交易笔数3.6亿笔、金额1000.4亿元,支持数字人民币的商户门店数量超过560万个。
展开全文
《深圳市金融科技专项发展规划(2022-2025年)(公开征求意见稿)》中提出支持数字人民币在跨境支付场景的应用创新,通过数字人民币进行跨境结算,能有效降低支付成本,提高便捷性、安全性,进而提升国际往来的支付结算效率币圈风险。根据人民银行数据,2022年一季度人民币跨境支付金额达到22.35万亿元,数字货币长期有望受益于跨境支付万亿市场的发展。
国家发改委:专家认为后期生猪价格存在下行风险币圈风险,建议养殖户及时出栏生猪
据国家发改委,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组织部分业内专家,对近期生猪市场供需和价格形势进行分析研判币圈风险。专家指出,从历史数据看,剔除2019~2020年生猪产能受到严重冲击的极为特殊年份,2019年前历次“猪周期”生猪平均价格最高点为每公斤21元左右,即使考虑近年来成本上升因素,目前价格也已经处于过高水平。专家认为,近期生猪价格明显上涨,重要原因是部分养殖户为博弈后市行情,出现非理性的过度压栏惜售和二次育肥等行为,减少了市场供应量。当前国内能繁母猪、新生仔猪、育肥猪存栏量连续多月上升,总体并不缺猪,一旦压栏和二次育肥生猪集中出栏,届时猪价可能阶段性快速回落。
专家提示,目前生猪价格已经处于过度上涨区间,价格波动风险明显上升,建议养殖户顺势出栏育肥猪,及时“落袋为安”,规避价格波动风险币圈风险。
时隔两月 三部门再谈光伏行业供应链震荡现象 并约谈部分光伏企业及行业机构
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近期国内光伏产业部分环节产品价格持续急剧上涨,引发产业链供应链剧烈震荡,其中既有国际贸易环境复杂、新冠疫情反复冲击、下游需求大幅增长、各环节建设周期差异等原因,也有部分企业炒作哄抬价格、个别从业者囤积居奇等因素币圈风险。
当前光伏产业发展成绩来之不易,为促进行业整体持续健康发展,三部门对相关单位提出工作要求:一是要着眼大局和长远利益,坚持上下游合作共赢,促进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要切实加强企业自律,深入开展自查自纠,自觉规范销售行为,不搞囤积居奇、借机炒作等哄抬价格行为;三是要统筹推进光伏存量项目建设,合理释放已建产能,适度加快在建合规项目建设步伐,同时对后续新建产能大规模投产要提前研判、防范风险币圈风险。
下一步,有关部门将进一步加强工作协同、强化监督管理,针对行业出现的哄抬价格、垄断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行为加强查处、严厉打击币圈风险。
咖啡赛道内“卷”外“争” 新旧势力争相抢滩万亿级咖啡蓝海
咖啡市场俨然是一片待开发的蓝海,新旧势力争相进入欲分得一杯羹币圈风险。
如今,各行各业都掀起了卖咖啡的新风潮,各大品牌你追我赶地做起了咖啡生意币圈风险。
近期,特步继李宁之后,成为“跨界卖咖啡”的第二家头部运动国产品牌币圈风险。中石油、中石化、中国邮政、同仁堂、猿辅导、狗不理包子……各种与咖啡毫不相关品牌都纷纷下场,开启了跨界咖啡的“按钮”。
不过,这些品牌跨界入局咖啡,很大可能上并不是想要真正“卖咖啡”,而是去迎合新兴的“咖啡文化”,符合年轻消费者的消费爱好币圈风险。
面对“外患”,咖啡行业内的竞争也十分“内卷”币圈风险。星巴克中国门店数量已经突破6000家,未来3年,星巴克将以每9个小时新开一家的速度;瑞幸凭借“优惠券”和大单品生椰拿铁这几年圈住了大批用户,在国内的门店数已经达到7195家,超越星巴克成为了目前国内门店数最多的连锁咖啡品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