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跌不休”也拦不住抄底资金!部分挂钩港股ETF份额激增
A股和港股年内“跌跌不休”,但仔细看就能发现,恒指的情况更差一点瑞郎币交易。截至10月12日收盘,恒指不止刷新11年来低位,更已经连续5个交易日收跌,年内跌幅超过20%,进入了“技术性熊市"。而与恒指同系列的恒生科技指数下跌更加严重,年初以来跌幅已经超过40%。
(图中黄线为恒生科技指数)
指数虽然跌了又跌,但与上述指数挂钩的ETF却是人气不减,份额出现明显增加瑞郎币交易。
根据统计,两市13只挂钩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的ETF当中,除了3只未公布份额变化情况以外,剩下10只的基金份额年初至今均增长了超过50%,其中恒生科技指数ETF(159742)的增长幅度最为明显,年初至今增加了270%以上瑞郎币交易。
值得关注的是,上述13只ETF的规模参差不齐,从最低的数千万到最高的140亿均有,其中恒生科技ETFQD(513260)和恒生科技基金ETF(513380)的规模最低,均在8000~9000万一带,距离5000万的“清盘线”并不遥远瑞郎币交易。
“越跌越买”的消息诱因
展开全文
按道理来说,不论股票还是基金,大多都是“涨时买跌时卖”,很少有人会冒着亏损的风险倒着做,除非有足够的利好消息作为诱因瑞郎币交易。以下两条,相信可以构成诱因的一部分:
1、港股或将增加人民币交易柜台瑞郎币交易。香港特区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出席特区立法会财经事务委员会会议时,曾经提出有关豁免市场庄家就双币股票进行特定交易涉及的股票买卖印花税的立法建议。在许正宇表态后,中国平安、港交所、新世界、中国银行、华润啤酒等蓝筹同日表示,将考虑增设人民币交易柜台。
根据现行的交易机制,内地投资者经港股通买卖港股,虽然在内地结算时仍使用人民币,但在香港的交易却是以港币进行,部分费用的收取也是使用港币瑞郎币交易。这意味着,投资者在承受一买一卖之间价差损益的同时,也在承受汇率差所带来的额外损益。如果港股开设人民币柜台,意味着投资者买卖港股与买卖A股一样,只需人民币结算,不涉及其他货币,上述的汇率差也将就此消失。
2、港股通有望扩容瑞郎币交易。众多投资者买卖港股,其原因之一就是看中了在港交所挂牌上市,且在众多方面具有独特性的公司,例如京东、阿里等,但这些公司由于是在港交所第二上市,而且属于不同投票权架构公司(WVR公司),所以大多被港股通挡在门外,港股通投资者“看得到吃不到”的情况下,只好望洋兴叹。不过根据上交所和深交所10月8日的答记者问,如果WVR公司由在港第二上市转换为主要上市,这些公司在转换完成之后可以依照规则在考察日对其进行考察,符合相关规定条件则纳入港股通。
以B站为例,该公司已于2022年10月3日转为主要上市,如果在下一个恒生综合指数成份股定期调整生效日前的第2个港股交易日(约在2023年3月)符合相关条件,即可纳入港股通范围瑞郎币交易。
机构观点:港股估值较低 未来上涨空间更大
在港股近期一跌再跌的现况下,看好港股的不只是基金投资者,就连机构也蠢蠢欲动了瑞郎币交易。
大成恒生科技ETF基金经理冉凌浩近期表示,9月19日以来,恒生科技指数继续保持了下跌的势头,期间指数创出了2020年以来的新低瑞郎币交易。与之对应的是,纳斯达克指数以及A股创业板指数也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跌。他认为,在目前水平的上涨空间大于下跌风险,建议投资者关注潜在催化剂。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方面则表示,由于美联储加息等因素影响,港股三季度总体呈现震荡向下的走势,目前估值处于历史相对低位,市场颇具吸引力瑞郎币交易。展望四季度,由于大宗商品价格回落,美国通胀压力将环比减弱。国内稳增长的措施将逐步落地,地产销量有望环比提升,考虑到地产行业下游产业链较长,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较为明显;且疫情也得到了较好的控制,消费也将逐步回归常态;鉴于目前积极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宏观经济大概率将企稳回升。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认为,四季度企业业绩有望环比改善,港股整体估值较低,金融、物业、汽车、互联网、医药和地产后周期等板块都有较好的机会,港股机会大于风险瑞郎币交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