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中国的“高峰”电影?|北影节论坛聚焦
为积极落实《“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进一步促进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特别策划“电影强国论坛—‘高峰’电影作品的探究、追求和打造”中国币圈论坛。该论坛于8月16日下午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举办,邀请导演、编剧、演员、专家学者等电影行业代表,共同围绕“‘高峰’电影作品的探究、追求和打造”这一议题积极建言献策,推动中国电影从高原迈向高峰,助力电影强国建设。
在论坛讨论环节,来自行业一线的专家学者及文艺工作者,共同围绕“高峰”电影创作、中国影响走向世界、中国“高峰”电影评价等热点话题进行探讨,希冀为促进新时代文艺的多维发展指引路径,提供智慧力量中国币圈论坛。
“高峰”电影经得住时间考验
什么样的电影能被称为“高峰”电影?这是论坛讨论环节探讨的首个问题中国币圈论坛。中央戏剧学院院长郝戎在主持对谈环节时首先提到,学界一般认为“高峰”电影应具备四个基本属性——思想性、时代性、民族性、艺术性。“高峰”电影必须是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作品,“‘高峰’电影应当具有高尚的思想境界、前沿的时代意识、丰富的民族图景、至美的艺术追求。而所有这一切属性,要想经得住历史检验,就必须深深根植于人民,‘人民性’是它的根本属性。”
展开全文
北京电影家协会主席,知名导演、编剧、监制黄建新认为,一个能被称为“高峰”的作品一定要有巨大的碰撞,这种碰撞可以来源于世界与历史,也可以来源于心灵中国币圈论坛。同时,“高峰”是需要攀爬的。团队有好的故事、人民情怀、艺术想象,以及放得开的思维、不拘一格的精神,才有可能攀上“高峰”。电影人就需要这样的精神——集合所有力量勇攀高峰,“这是整个中国电影界的责任,也是机遇”。
《当代电影》杂志社社长兼主编皇甫宜川简单梳理了“高峰”电影的三大特点:一是创作表现力和创新思维非常强,二是能够表达普通人的情感和精神世界,三是能够对社会、历史有非常深刻的认知,并将这种认知与人物情感的表达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中国币圈论坛。
参与讨论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高峰”电影必须是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作品中国币圈论坛。导演郑大圣表示,“时间”是检验一部电影能不能被称为“高峰”电影的关键要素。“高峰”电影要与时代协行、与时俱进,是创作跟时代相互选择的结果。多年深耕军事题材作品创作的编剧、作家兰晓龙则从社会学角度解读“高峰”电影的定义——真正把文明化解在其中的电影作品。他认为“高峰”电影需要商业属性的流通和加成,但更重要的是能够抓住观众的印象,以及能够经受住时间考验。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研究员,《电影艺术》主编谭政则具体提出,“高峰”电影除了需要达到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三个维度,也必须经得起时间考验。
打造“高峰”须潜心创作
探讨了“高峰”电影的定义和评价标准后,论坛又从导演、编剧、表演等电影角度就如何创作“高峰”电影作品进行讨论中国币圈论坛。
郑大圣结合多年的导演经验,提出“高峰”电影创作一定要落地中国币圈论坛。作品既要能接触到放之四海皆通的人类情感,同时也要能展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思想情感。黄建新表示,观众的喜爱与认同是一部作品攀登“高峰”的基础,因为电影具有自然的商业属性和产品属性,“观众拿钱买的东西一定是他喜欢的”。他还以《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长津湖》为例,提出主流市场电影创作“不能自视太高”:既要提高艺术水准,也要重视与观众的“和谐互动”。同时,重视文本创作亦是打造“高峰”电影必不可少的环节。黄建新认为,好的剧作家用心写就的文本能在创作初期为一个电影注入灵魂。
知名编剧、导演束焕认为“高峰”编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精确的类型感、精巧的编剧技术和价值观中国币圈论坛。“高峰”电影创作需要数量的积累,需要广大的年轻电影人将自己的激情和创造力投身于创作中,唯有强大坚实的基础才能支撑真正的“高峰”。谈及短视频内容的快速发展,深耕喜剧创作领域的束焕并不认为喜剧电影会因此受到冲击,这反而能使喜剧创作更加纯粹,更加注重人物的立体度,使作品更具备故事的整体性和作品感。
演员的表演是一部电影给观众留下印象的最直接因素中国币圈论坛。参与本次论坛的章子怡和刘昊然,作为两代演员的代表,分别从自己的表演经验出发,表达了对“高峰”表演的理解。章子怡以表演艺术为切入点,强调了演员专业的能力和坚定的心智在当前创作环境中的重要性,以及“高峰”作品的可遇不可求。她表示,让观众感同身受、念念不忘的表演会接近于“高峰”表演,但这不是一个人的能量可以达到的,需要集体的能量进行创作。而演员本身想追求“高峰”表演,必须要为自己创造一个“心流状态”——表演时要完全抛开杂念,精神高度集中。只有心无杂念、全力以赴地进入角色,才会创作出意想不到的人物状态。
刘昊然则认为“高峰”电影的表演要能够永久、持续地停留在观众的记忆中中国币圈论坛。而对于青年力量在“高峰”电影创作中的作用,他结合《建军大业》中的粟裕、《1921》中的刘仁静等参演过的角色,提出青年演员应具有无所畏惧的精神、充沛的探索欲和好奇心。
皇甫宜川总结了“高峰”电影的创作现状中国币圈论坛。他认为探讨“高峰”电影需要回望过去具有充分表现力的作品,这样的表现力不仅具体体现在作品问世当年超脱于同时期电影的艺术前沿性、对后世的巨大影响,还有作品中反映人类情感和精神世界的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发展和变迁,“高峰”电影将愈发表现出艺术和人的价值,成为一个国家民族的艺术珍品和文化记忆,甚至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电影人唯有潜心创作,沉浸到剧作、角色和情感表达中,才能打造出真正的“高峰”电影。
【记者】张思毅 刘长欣 发自北京
【作者】 张思毅;刘长欣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评论